type
status
date
slug
tags
summary
category
password
icon

大叔的演唱会

 
最后一场看演唱会大概是20年前,之后工作就占据了生活的主要部分,几乎丢弃了一切“爱好”。虽然现在看起来,其实听歌啥的并不能真正成为爱好,不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,总是会有很多“共鸣”的机会。到现在还记得,应该是1999年,刚毕业去工人体育场看的第一场演唱会,是赵传、苏芮、齐秦等老炮儿的大拼盘,怒大的工体迟到很正常,当时羽泉第一个出场,大致相当于暖场,边上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哥来晚了点,问:这台上是谁啊?我也满脸茫然地回答,不知道啊!没想到时间一晃,我也成为了四十多岁的大叔。
 
2023年,在台上,李宗盛说他65岁,但跟1958年的出生日期有点不符,不管怎样,叫大叔也是年轻的了。本次北京演出,距离上一次已经有8年的时间,真的是“时光不再”。这次的歌,是按照年代排的,对于李宗盛来说,在创作的盛年时期,每年一首实在是排不过来。无论是按年度一点点排过来的经典和一首长长的串烧,都是时光,对于大部分来说,也是青春。
 

给别人写的歌

 
最早知道李宗盛还是广播和卡带的年代。那时候信息匮乏,一张喜欢的专辑能在一年里反复播放,卡带内页的歌词在不经意间都可以倒背如流。刚刚从小虎队的偶像派里摆脱出来,摇滚乐成为青春期的荷尔蒙最好的佐料,情歌泛滥偶像当道的年代,力量型男歌手很突出。顺着赵传的第一张专辑《我很丑,可是我很温柔》,来到《我是一只小小鸟》的第二张专辑,那是“少年强说愁滋味的”年纪,才知道李宗盛。说不出为什么,当时对“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压力,哪一个重要“很敏感。越到后来,却对”有一天我飞上了枝头,却成为猎人的目标,我飞上了青天却发现从此无依无靠“感同身受。也许,就是对”小男人“和”老男人“的变化吧。
 
后来,知道了李宗盛这个名字是“滚石唱片”的中流砥柱,周华健、赵传等人的专辑不断有他的作品和制作,大红大紫的女歌手陈淑桦、林忆莲、辛晓琪,很知名但不知道都有什么作品的张艾嘉(主要是信息闭塞和年龄还小)凭着《爱的代价》也在我们这些小青年的字典里被熟悉。那时候很少听女歌手的歌,真的听不懂那种缠绵悱恻和爱恨情仇,也没有办法体会其中的细腻和感伤。总感觉李宗盛除了写小人物,就是专门给女人写歌的人,他跟林忆莲的烟花绚烂也听不太懂。随着资讯的逐渐发达,也听到了他的作品集,包括张艾嘉唱的那首《爱情有什么道理》,“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坏,偶尔有些小小的悲哀,我想别人也看不出来”。总体来说,那时候李大师在我的字典里是给女人写歌的路人。
 
再后来,梁静茹、刘若英、莫文蔚好像也跟着大哥出道了,而我也过了听歌的年级。随着李吉他的开始,大哥还跟 New Balance 合作了一个广告,“每一步都算数”,在北京王府井的东方广场东端头,对外的橱窗的C位放着“李宗盛×New Balance”的海报,虽然到现在没想通他们为什么能混到了一起。随后,大哥开始慢慢变成一代宗师。在北京住了很多年,地位好像越来越高,开始慢慢变成传说。
 
在台上,老李说,“吹个牛逼,我的Hit Song一晚上最多只能唱一半”,台下大喊:“唱不完就别走!”看老李的演唱会很辛苦,只要你愿意,大部分可以跟着一起。
 

把给别人写的歌唱成自己的歌

 
刻意去查了一下,2006年5月5日,李宗盛在台北小巨蛋开始了《理性与感性·世界作品巡回演唱会》,那时候音乐版权应该没有被各大厂垄断,各种高清、高品质音源满天飞(现在去查一下,都不见了踪影)。随着2007年专辑和DVD的发行,这场演出的高清DVD满网飞,李宗盛作品随着盗版被更多的人系统的了解,我是从那时候才开始更全面地知道李宗盛的作品序列。这场演出以张艾嘉的出场开始:第一句话就是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”,“关于我们的事,他们通通都知道”,好像还有一句:“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?”哈哈。
 
也就是从那场演出之后,后面的很多场演出都跟随了它的基调,一个人在舞台上静静地唱歌,偶尔跟聊家常一样跟大家聊聊心情。那场演出的李宗盛还算是青年到中年的过渡,头发看起来没有很白。再后来的演出,头发显得已经白了一半以上了。虽然,李宗盛给女歌手写了太多的金曲,但这么多年用他的方式唱过来,好像已经开始变成了男人的歌。而那些曾经大红大紫的歌在他用这么多年都很接近的方式吟唱之后,好像再一次焕发了不同的生命力。感觉不再那么红得发紫,藏下了一丝锋芒,变成了老男人的浅浅吟唱。
 
 

上半辈子写女人,下半辈子写老男人

 
演唱会从1986年小李初入滚石开始,他讲述了一路走来的故事和人生。最初,用“答卷”的方式,给三毛的词谱曲,完成了作业而得以留下,再到以“文艺青年”《生命中的精灵》初露锋芒。再到最懂女人的阶段,写了无数的哀怨情长。1995年,跟林忆莲的轰轰烈烈再到2000年的痛不欲生。先是搬到上海,再到北京,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。我想,VCR应该是根据地点微调过的。现场的聊天和字幕里都反复提到:高碑店、朝阳园、兴隆家园、青年路、798等等。他说,“到了北京就特别熟悉,好像刚刚从高碑店的家中过来,就这样不可思议地站在舞台上”。
 
大叔说,很久不来北京了,北京太干燥,允许我喝口水,就自然地在台上拿起了保温杯。
 
也许,时光会让很多事淡然。记得在以前的演出中,会有老李唱到动情处的潸然泪下,至少这场,提起过去,更多地是回望和释然。从被考试,到写了太多的红歌,再到后来的《山丘》、《新写的旧歌》、《给自己的歌》,与之前朗朗上口的旋律的红歌相比,更像是与自己的对话。《山丘》是在2000年代的动机,花了10年才把“想说的还没有说,还很多”填满,是一个男人与自己的对话。《新写的旧歌》,中国男人跟父亲的关系,总是有些隔阂,那种浓浓的感情表达好像只是在文艺作品中有表达,更多的日常,看上去好像就是彼此惦记的路人,“两个男人,终其一生可能只是长得像而已”。《给自己的歌》在演唱会上才知道是在纵贯线时代的新歌,我一直以为是一首老歌。“想得却不可得,你奈人生何”,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回望。
 

漂洋过海来看你

 
在唱这首歌之前,大叔问:“有多少人身边人还是当年牵着的那个她?”其实,我就是。
 
《漂洋过海来看你》写的是异地恋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这首歌我只记得旋律,却不太记得歌词。前面说过,那是个愤世嫉俗的摇滚年代,满腔热血被盛世唐朝的“菊花古剑和酒”激活,被窦唯的高亢洒脱到迷幻解构吸引,再到跟着在钟鼓楼的“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”所迷惑和“姑娘姑娘你漂亮漂亮,警察警察你拿着手枪”的荷尔蒙发泄,哪有时间去品味细腻的歌词。
 
后来发现老婆特别喜欢这首歌,仔细去看了这首歌的歌词,才发现那种细腻估计只有老李才能准确地表达。“为你我用半年的积蓄,漂洋过海的来看你,为了这次相聚,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”。“陌生的城市啊,熟悉的角落里”。那是一种即辛苦又无限期待的感觉,还有一丝不安夹杂。再听到这首歌,眼前就是一沓一沓火车票和长途电话,还有漫长的平信。当年已经算很快很快的“夕发朝至”的空调特快列车。在高铁和飞机随时可以当日达的年代,好像已经恍如隔世。那时候没有微信,没有视频,有的只是昂贵的长途电话、车马慢的信件和长长的列车。
 
演出散场后,老婆问我,如果我们65岁了,我们在做什么?一晃,我俩已经认识了34年。
 

约定

 
演出用凡人歌做了结尾,老李跟大家再次相约北京。虽然不知道下次是何时,我想下次还会跟着大叔一起唱一晚,只不过需要升级了,儿子说:“不买场地票看什么演唱会!”人生难得肆意一次!
 
期待大叔再见!
念美国哪些大学最物有所值?成长:暑假的公益活动